「想要超額報酬,唯有克服人性。」是我製作完這張圖的感想。
我順道回想了我老爸和我在股市曾犯下的錯誤,以及看過的案例,除了讓自己加深印象,也希望透過分享,避免大家踩到類似的坑。
1.看新聞買賣股票
我爸曾經因為當時新聞說DRAM好就跑去投資力晶,結果力晶爆發財務危機後下市,雖然後來力晶轉型成功,沒有落得股票變壁紙的命運,但上市之日遙遙無期,一拖再拖。
2.一有獲利就忍不住賣掉&相信沒賣就沒虧錢
這點是我跟我老爸的共通點,相信也是很多散戶的弱點。
面對獲利時,我們很難接受後續波動帶來的刺激,往往見好就收,早早就將股票拋掉,結果錯過後面一大段的漲幅;但當股票下跌時,我們不會馬上拋掉股票,而是賭一把,期望有一天股票會再漲上去。由於損失厭惡效應,我們該賺的沒賺著,不該賠的卻一直被套。
3.套牢後進場攤平,越跌越買
在多頭時期這個做法還有可能解套,但萬一是在空頭時期,只會帶來無可避免的大賠。我還記得去年六月我買華通是買在38元,後來跌到32元的時候,我爸勸我進場攤平,我後來聽他的話盤後去做掛單,幸好後來沒有成交,我也沒打算再買,事隔一年後,如今華通還是沒來到我當初的成本價,主力可能也不願意發動攻擊吧,上面的冤魂實在太多了。
不過這點有例外。如果你是買體質好的公司,越跌越買就是對的,因為它可能是短期被市場誤判而錯殺,例如統一超、金融股等等,但如果你本來就是要賺價差的人卻越跌越買,心態就不對了。
4.聽見利多就追
在好消息滿天飛的時候,投資人總會以為榮景會持續下去,可卻忘了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。且新聞的利多,很可能是主力要高檔出貨給散戶的手法。
5.原先設定賺價差,套牢後改長期投資
我爸之前買兆豐金是為了要賺價差(幾百塊都好),後來被套後就一直放著,想著:「沒差啊!反正領股利。」大家也知道最近金融股漲得還蠻兇的,他卻將兆豐金賣在27.5元左右,完全是賣在起漲點….投資跟投機的原則完全不同,千萬不要混用,否則只會小賺大賠。
6.偏好高殖利率,無論體質好壞
我爸之前衝著高利率投資南非幣,但卻領了利息賠了匯差,之前看報紙買新聞推薦的高殖利率股,領了股利後被套一年多…最近才解套。
7.相信股評分析師的價位
還記得之前麥格理喊鴻海的目標價在200元、國巨董事長呼籲大家不用擔心,但市場只管走它的路,不受他人的意志左右,股價從當初的高點一路跌下來,慘不忍睹。
有些報告還是聽聽就好,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。
結論
剛開始接觸股市時,一定會犯下許多錯誤,但這沒有關係,重要的是在犯錯後你有沒有思考為什麼會犯下這個錯誤?有沒有去想如何改善?
失敗的投資,源自於犯錯,尤其是犯大錯。也就是說,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避開大坑就能提高我們的勝率。只要提高勝率,長期下來大賺小賠,就能達到資產增值的目的。
最後以得到app <個人投資課>裡的話作結:在投資這門學科裡,沒有金科玉律,也沒有絕對真理。盡信書不如無書,時時刻刻保持獨立思考,求真求實,相信理性,不依據感覺行事,不去相信和追求一勞永逸的必勝之法,而是和常識、概率以及時間站在一起,這才是最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