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一篇文章「行情=資金+心理」這句話可以得知,資金面佔據了很大的因素,剛好今天在得到APP的《香帥北大金融學課》看到一篇文章,標題是「如何理解貨幣寬鬆政策」,因此今天就來談談貨幣寬鬆政策是如何影響資金的走向。
本篇文章分為三個小節,首先是理論的部分,談談貨幣寬鬆的定義,再來討論貨幣寬鬆會產生的影響,最後切入現實,看看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走向。
一、貨幣寬鬆是什麼
香帥老師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,她說貨幣資金就像水,貨幣政策就像水庫的閘門,而央行就是這個水庫的主人,所謂的貨幣寬鬆,其實就是央行把水龍頭打開一點,讓水流出來,注入資金到這個市場上。
貨幣寬鬆政策,可以分為兩個工具,分別叫做從量寬鬆和從價寬鬆。
如何辨別這兩個工具的差異性呢?可以用「利率」作為標竿。
凡是在利率為正的情況下的貨幣寬鬆政策,就稱為從價寬鬆。
從字面上理解,從價寬鬆,指的是央行調整資金的價格,也就是調整利率,比方說央行降息,那就是降低利率,鼓勵大家用錢。
凡是利率為零或者為負的情況下的貨幣寬鬆政策,就稱為從量寬鬆,或者說量化寬鬆。
嚴格的量化寬鬆,是指名義利率已經到了零,然後從價寬鬆已經失效的情況下,所採取的貨幣寬鬆方法。而這些方法只會影響到資金的數量,不再影響資金的價格。
舉例來說,2008年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行為,還有歐洲央行、日本央行在利率為零,甚至為負的情況下的證券購買行為,都是屬於純量化寬鬆。
如何用比喻來理解這兩個對策?
香帥說,如果貨幣寬鬆是經濟下行的對策,從價的寬鬆就像是吃藥,而從量的寬鬆就像是輸液,輸液是直接作用於身體的,見效更快,所以一般要在吃藥沒用的情況下才輸液。
二、貨幣寬鬆會產生哪些影響?
通常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強心劑,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
1.刺激經濟
不管是從價寬鬆,或者是從量寬鬆,都會提高市場的流動性,然後降低融資成本,刺激投資消費,從而刺激經濟增長。
像是美國在2008年先降息到零左右,市場很快有了反應,到2009年的時候,美國的各項指標就都開始回暖了。
2.刺激資產價格的上漲
當央行將流動性注入市場以後,市場上的人們拿到錢,他們可以選擇投資實業、擴大再生產,或者是去購買股票、大宗商品、房地產。所以這些錢就會流向資本市場,有可能帶來資產的泡沫。
三、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
從2018年12月開始,中國為了提振經濟,開始一輪新的貨幣寬鬆,像是降準、提高貼現率,這些政策,都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用藥方式,跟中國強調的穩增長息息相關。
而這些寬鬆政策,對於資本市場有沒有什麼效果呢?具體的情況可以從金融資產的走是做出判斷。
比如上證指數,股市已經從2450點左右反彈到了2600點以上,漲幅接近7%,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從6.95左右的低位回升到6.73左右。
所以香帥認為,按這個邏輯看待資本市場,2019年的資本市場會有正面的反應,各種資產的價格都有比較大的上漲概率。
我的想法:
雖然這篇文章主要在剖析中國未來資產價格走向,但是貨幣寬鬆政策的定義全世界都相同,理解它,有助於我們日後做出恰當的財富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