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google-76522_1920.png

Google的上市,讓投行完全淪為了配角,華爾街百年來的遊戲規則,就此被打破。

 

先來看看Google跟一般公司不一樣的地方。

在傳統的發行承銷中,一般都是由投行去詢價,然後給IPO定價;但Google不一樣,他把定價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。

比如在上市的申請裡面,Google就聲稱希望融資27.18281828億美金,投行界人士都覺得特別搞笑,但其實這是無理數e的前十位,Google堅持不肯改這數字,儘管很複雜,但我就是任性。

 

到了上市前的七月份,Google甚至把自己IPO的期望價格空間修改為108-135美金。這一下子就引起了軒然大波,因為這個價格就意味著Google的發行價,是當時市場上其他對標公司價格的七倍多。這麼強勢的態度,當然引起了華爾街和主流媒體的反感,最後Google總算做了一個微小的讓步,把發行價定在85美金,但即使是這個價格,仍比其他公司的訂價要高出五倍左右。

 

除了在價格上任性以外,在定價的方式上Google獨創了一個叫荷蘭式拍賣的定價方式,這個方式導致投行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,而且Google甚至把給投行的傭金比例從7%降到了3%,大幅的節省了手續費用。

 

華爾街日報給這次事件下一個評論:Google重塑了一直沉寂的投資銀行體系。

 

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呢?

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錢越來越不值錢的時代。原來的世界是資金稀缺,手裡有資金的人就有話語權;但現在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和平年代,資本存量不斷上升,利率不斷下降,歐洲和日本甚至出現了負利率。

在這個宏觀背景下,時代從原來資本為王,悄悄轉變成人力資本更加值錢的時代,所以企業和企業家的話語權越來越強。

 

想法:

google之所以能這麼任性,是因為在資金便宜的宏觀背景之下,人才成為各路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,高貴的投行也拿他沒辦法。

對應到人也是一樣,有實力才是一切的底氣。

 

參考資料:<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:Google上市記>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Google IPO 得到app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ri 的頭像
    Dori

    Dori的學習筆記

    D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