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圖片1.png

在討論為什麼你應該擁有金融學視角前,先來談談究竟什麼是金融。
 
金融對過去的我而言,它是充滿一堆數字的學科,是晦澀的專業字彙,是我在考大學時根本不會考慮的科系,是我看到就會避而遠之的領域;但對現在的我來說,金融是人生的槓桿,因為我發現一模一樣的原始財富,經歷了相同的時間,卻因為選擇了不同的金融產品,可能會完全改寫你未來的財富格局。
 
很多人都對金融有敬畏的心理,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的,覺得金融門檻很高,財經新聞有好多看不懂的專業字彙。但事實上,無論你是什麼科系、無論你將來做什麼工作,只要你活在時間的河流裡,就必定與金融發生關係。
 
俗有古諺:一寸光陰一寸金,古人在模模糊糊中意識到了時間好像有價值,其實呢,「時間就是金錢」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。
 
把時間倒轉回十年前,如果你夠有眼光,購買了大立光的股票,26萬到如今的455萬,資金可以翻17倍之多;但如果你將錢放在銀行,以一年期定存利率1.025%計算,資金在這十年只能翻1.2倍。
 
在十年之前和十年之後,因為你運用了完全不同的金融工具,這筆金錢,產生了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時間價值。仔細一想,會發現金融工具就是將我們擁有的相同時間進行深度的加工,化成了不同的時間價值。
 
投資的重要性不必說明,相信你們很多人都聽過複利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可怕,並實際計算給你看最後資產的差距,但我覺得用文字描述不夠清楚,所以我會用圖表舉例說明。
 
這幾個圖表是從Hahow平台「用python選理財:打造小資族選股策略」這個課程裡來的,其中一項作業是規劃人生的財務曲線,老師提供了教材讓我們可以去調整我們想要的參數,並讓我們去思考幾個問題:「早點買房跟晚點買房差異很大嗎?」、「房貸究竟付快一點好,還是慢一點好呢?」、「每個月多省下一點錢來投資,會有很大的差別嗎?」
 
Post images
 
首先,我所設定的起始參數是這樣的:
起始資金:20萬
起始年紀:22歲
每月薪水:4.7萬
每月開銷:1萬
每月房租:1萬
退休年齡:65歲
投資部位:0.7
投資年利率:5%
買房價格:700
買房頭期款:100
買房年紀:35歲
房貸利率:1.74
貸款年數:20
 
再來看以下幾個問題:
 
1.早點買房跟晚點買房差異會很大嗎?
 
30歲買房
Post images
 
40歲買房
Post images
 
請看紅色那條線,在其他因素不變、只有買房時間點改變的情況下,越晚買房的人最後累積的資產是會比越早買房的人還要多。我想這是因為房貸其實是一筆為數不小的負擔,而且在付房貸的同時,那筆資金就沒有辦法拿去利滾利,造成最後的資產有所差異。
 
2.房貸究竟付快一點好,還是慢一點好呢?
分10年還完
Post images
 
分30年還完
Post images
從上述那條紅色線段可以看出,在其他因素不變,只有貸款期限改變的情況下,分越長期限還貸款最後累積的資產會比較多。我想原因跟上面第一點是一樣的,由此可知,在買房時貸款的期限要盡量長,這樣既可以減少近期的支付壓力,也可以對抗未來的通貨膨脹(比如說你現在每個月要付兩萬的房貸,要付30年,但30年以後的兩萬肯定比現在的兩萬來得薄)
 
3.每個月多省下一點錢拿來投資,有很大的差別嗎?
 
投資部位0.7
Post images
 
投資部位0.5
Post images
 
以每個月薪水4萬7千元為例,每個月多省下5400元去投資,經過80年後資產可以差到三千萬之多。
 
最後做個小小總結:
從上述圖表來看,投資的重要性我相信不言而喻,沒有投資的總資產真的慘不忍睹。至於要不要買房,我想華人可能受到祖先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影響,大家都很想早點擁有自己的房子,但台灣的房價實在高得令人無奈。
我本來也想早點買房,但在做完這個作業以後,我的想法是買房可以緩一緩,應當先專注於累積自己的資產總值,努力提升本業收入並靠投資打造被動收入,待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,我才會考慮買房。
 
P.s.如果你也想規劃自己的人生財務曲線,可以在下面留言參數唷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ri 的頭像
    Dori

    Dori的學習筆記

    D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