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人的思考,我們的階梯。
你以為的頓悟,很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,透過閱讀,可以將前人的思考化為我們向上的台階,相信可以少走很多彎路。
一、證券心理學:投機的世界
科老將交易所比喻為熱帶叢林,其中的兩大動物—牛與熊主宰了這個森林。
牛代表的是買進投機者,藉由企業股票的行情成長來獲取利潤,優點是不會造成其他遺憾;放空投機者則追求違反常理的苦痛,當其他人受到股票行情下跌的損失時,從中獲利,雖然遭人唾棄,但也有其優點,由於漲幅跌幅的不對稱,一天的放空投機,有時比三十天的上漲行情獲利更多。
兩種投機者看似模式不同,但都可以從行情波動中獲利,沒有對GDP做出貢獻,卻是個高貴的工作,因為投機家不必遭受他人使喚,不是任何人的主人,也不是任何人的僕人—這是投機者最大的成就。
歸納這兩者的共通點,可以發現要在市場中賺大錢並且存活下來的投機者,都是具備遠見的獨立思想家,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察覺出關聯性,並做出相應的動作。
最近在微信公眾號關注了一個人,名字叫姚堯,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大陸自由學者,他不僅對台灣的政治有一番透徹的見解,比如在<蔡英文為什麼輸那麼慘>這篇文章中剖析韓國瑜為什麼能贏,也會發表他讀歷史書籍如資治通鑑的心得,並每天固定寫一篇股市前瞻。在3/6的股市前瞻中,他先列出中國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的製造業PMI圖表,並寫到:「既然全球製造業的基本面如此糟糕,為什麼全球的股市還能強勁反彈,甚至幾乎就要創出新高呢?那麼多經驗豐富的專家,難道都看不出問題嗎?難道就沒有人質疑嗎?他們當然看得出問題,可是當看空的言論被現實的上漲打臉時,大家也就不敢再多說話了,反而為這樣的股市大漲找理由。於是他們都在說,正因為現在經濟不好,所以全球央行才不敢升息縮表,才不得不大量釋放流動性,才會使得股市不斷水漲船高。這樣的言論,乍聽之下頗有道理,可仔細一想,就會發現這和每一次的危機到來前的場景並無不同,就是當現有的理論已經無法解釋上漲時,就千方百計的找理由解釋,甚至把利多當利空炒。我曾經問過很多人:你覺得美聯儲停止升息是好事還是壞事?每個人都回答:當然是壞事,這代表經濟出大問題了,所以才不得不中斷既定的升息行程!是啊,當然是壞事,可是市場現在就是把壞事當好事炒,這難道不夠荒謬嗎?」這兩個月來的上漲,做多者歡天喜地,做空者閉不作聲,日日夜夜與心魔對抗,明明知道景氣與經濟所造就的趨勢尚未扭轉,市場卻上演著一場沒有想像過的行情。姚堯發表這段話,被很多大陸人批評,說他只懂得技術分析,不懂得國家意志,但獨立思想家並不搭理群眾,而是看穿本質做出相應的動作。他的作法,符合科老所說的遠見,是一個剛開始看起來似乎不足為信,無法引起大眾交易的興趣,但是到後來卻變得千真萬確。
二、掌握市場週期:周期的規律
人的心智生來就是要為每件事情找出確定的原因,因此很難接受無關或隨機因素造成的影響。這種努力透過對模式的認識來解釋生活,從而獲得成功的方程式,在很大程度上是很複雜的,因為我們仍活在充滿隨機性的世界。
這章<周期的規律>讓我們知道周期會繼續上漲和下跌,而且知道是什麼因素導致周期的變化,但是因為受到隨機性的影響,因此我們並不知道市場什麼時候會上漲或下跌?行情確立之後會走多遠?他們的變動有多快?什麼時候會回到中點?
人類為了各種現象找理由的心智模式,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文明發展的歷程,萬維鋼曾經說,人必須按照各種模式,或者說是某種理論來理解世界,大家很難接受一個毫無理由、無法解釋、就是隨機和運氣的世界。人們就是難以遏制的要去探索種種現象背後的原因。這種心理機制很重要,沒有這種心理機制,科學就沒有辦法發展;但在投資上,我們必須承認不確定性,承認隨機性,承認有些東西不可解釋、不可預測,並且欣然接受它帶來的結果。
在得到app的香帥的<北大金融學課>裡曾經提到,所有成功策略背後潛伏的威脅常常被低估了。和巴菲特投資業績頗為相當的馬克斯就說,在繁榮時期,承擔最高峰險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最高的收益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最好的投資者,可惜的是,很少有人能夠充分意識到這種隨機性對於投資業績的貢獻。
針對隨機性,香帥給了投資人三點建議:
1.大量的、多年的觀測數據是必不可少的
不要去相信那些沒有經歷過牛熊轉換的基金經理人。很多基金經理業績好,只是因為他們在牛市時,承擔了更高的風險,獲得了更高的收益而已,並不是他的策略本身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。
2.承認未來的不確定性
未來是不可知的,不要把時間花在預測走勢上,即使你這次預測對了,也不意味著你有很強的投資能力。
3.對你自己,或者其他人的成功經驗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
不需要從一個隨機性的結果去推測一個人的預測能力,而是看他這個決策是如何做出來的,要知道,決策思考的過程正確性比結果的正確性更重要。
別忽略了隨機性帶來的風險,風險控制的重要性我想不言而喻。
最後分享劉潤對於風險的理解:
別忽略了風險,他是高懸於頭頂的鍘刀,是從悲劇裡挖出來的學問,千萬別讓它落到你的頭上。
那些能看穿風險的人,注定比只看收益的人更能適應真實世界。
沒有風險之眼和抵禦風險的能力,人生可能經不住一次打擊,輕而易舉就被輾碎了。
不懂風險管理的人,別說用風險營利讓人生變得豐盈了。
他們甚至,都不足以談人生。